找到相关内容160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英伦归来话佛教——净因﹑圆慈法师访谈录

    传播这一真谛,使这条通向无上极乐之路再次为众生所了解。行使这一职责的人就是佛。   因此,佛不仅仅是自觉者,而首先是觉他者,是世界的引导者。佛的职责是在精神上处于黑闇的时代里,重新发现那条业已失传的...阿罗汉(arahants),即『可尊敬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断尽无明与执着。佛的任务是重新发现佛法,即真理的基本原理,并制定『宗教制度』或称宗教传统,以便将佛教流传到子孙后代。只要佛教教义流传下来,那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5871440.html
  • 关于《坛经》若干问题的研究

    先后又有一些新的《坛经》本子被发现。例如在日本有大乘寺本、金山天宁寺本和真福寺本等,在中国,八十年代重新发现的一个收藏于敦煌博物馆的敦煌本《坛经》的新抄本[2] ,也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3] ...坛经》”及其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四次增广的观点,引起了新的争论。而国内八十年代重新发现的敦博本《坛经》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以《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为题出版了杨曾文的整理本,1997年12月,文物...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9501684786.html
  • 缘起与实相(下)

    这样势力重新发现出来。如此作用,平常谓之“习气”或“熏习”,而就其能发生再认识的一点说,可以称做“功能”或“种子&...了,终归于寂静。这不是说人生活动的停止,而是重新建立起整然的秩序,由此才会有顺理成章的一切行为;最后完成空性体认,达到完全清净的地步。这正属佛家理想的究竟处,所谓涅槃的证得,涅槃的游履,必须现前就可以...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14540881.html
  • 进步与创新——摘自《和尚与哲学家》

    发明什么新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总之,我认为,与对创新的追求正相反,精神生活使我们能够重新发现我们已经丧失了兴趣的朴素天真。使我们能够通过避免殚精竭虑地获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简化我们的生存,通过避免不断...的历史否定了。与之相同的是西方极为珍视的价值,这就是创新。当西方人对某个事物称赞时,他们说“这是一个新想法”。在科学中,这是不用说的,这是一个发现,那么科学就是新的。在艺术和文学中,必须革新才能生存。...

    让—弗朗索瓦·勒维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2745063.html
  • 荣格与佛教

    也会看到这种形象。因此,它基本上是神话的形象。我们再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这类表象赋予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以形式。因此我们说,它们是许许多多同类经验在心理上留下的痕迹。     对于内外倾性格的观点,...达到“自性的实现”。在这一进程中,人们会获益于前半生的经验,并获得更完美的创造力。     荣格说,经由体验个人化过程而被超越的人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这就好象一条河,在流失于一些多沼泽的支流以后,重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946404.html
  • 净明道的文化精神及现代意义

    作用,没有其它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取代。  恰恰是这样一个历史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从宗教中重新挖掘其文化精神,又如何利用宗教重塑其现代意义,这不仅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把眼光投向历史上道教流派中的净明道,并力图重新发现并阐释其文化精神的特质,便是一个极有现实意义的尝试。  二、刘玉的改革与净明道的思想特色  南宋周(何)真公所创立的净明道,...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3550801.html
  • ‘现代禅’的理念和实践(三)

    松通过把佛教的心理体验纳入‘经验’的范畴而重新发现了古老的佛教中所包含的与现代经验主义相合的成分,同时也为他关于佛教本来就是经验主义的这一论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他看来,经验主义是贯通于传统佛教与现代...

    邢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2353221.html
  • 敦煌心史序说

    承天寺井中,而于明崇祯十一年重新发现。从此,“心史”一语,成为了民族心灵历史的象征。  写于1956一1966年的《柳如是别传》一书中,陈寅恪先生再次论及所南心史[2]。寅恪先生自1944年患目疾,研究方向...“礼乐文明”的民族智慧,体现了独立不移的人文精神,并且,对相邻文明进行了博大的选择性汲纳。  莫高窟石窟艺术与石室写卷的世纪性发现,本世纪国际性敦煌学研究的进展,都一一表明:敦煌的文明历史,以缩影的...

    姜伯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0858005.html
  • 返身者的缺席——《出离与担当》自序

    之皈依的“佛法”已面目全非。所以,我们只能从释尊的“出离而担当”的本怀中重新发现释尊、发现佛法。当然,对佛法的发现是探源性的回溯,对释尊的发现是信仰性的追随——除此而外,无路可通。  据说当此“末法...强行殉葬。  回顾五十年来学界的佛学成就,便会发现绝大多数作者,都巧妙地避开了这种危险:他们驻足宗教信仰的外部,从事冷静客观的观察,发表合乎规范的观测报告——他们说这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  这种态度其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0159831.html
  • 文化视域与新世纪宗教文化研究的基本走向

    。英国历史学家道森反对这种历史宿命论,认为只有重新发现曾为西方文明提供了最初精神动力的基督教,西方文明才有希望得到复兴。他还认为宗教并不是一种与社会客观现实无关的个人感情,而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和现代各种...

    王晓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41660477.html